目录
硕士报考志愿采集    更新日期:2025年2月7日
姓 名 王振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7年4月 籍贯 河南民权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导师类型 校内 兼职导师
行政职务 书记 Email wangzhen2012@njust.edu.cn
工作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所 邮政编码 210094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200号
单位电话 13016950388
个人主页
指导学科
学科专业(主) 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 招生类别 硕士 所在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武器爆炸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技术

地下防护工程防灾减灾

深部岩体力学

工作经历

2012/07-2014/06,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2019/04-至今,陆军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王明洋院士

2018/05-至今,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所长/书记

教育经历

2016/06-2016/09,名古屋工业大学,导师:张锋(Cho Ho)

2014/09-2018/05,同济大学,博士,导师:沈明荣,张锋(Cho Ho)

 
获奖、荣誉称号

国家优青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

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

2020`2021年度优秀班导师

2022~2023年度 南京理工大学 优秀教师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特聘教授

2024年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新锐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多个SCI期刊审稿人(《Underground space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Shock and  vibrationGeofluids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等

科研项目
  • 地下工程防护,2025年~202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万
  • 地下泡沫混凝土-衬砌复合支护结构抗爆性能时效退化机理与调控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 万元,主持;
  • 冲击扰动下深部岩体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及时滞失稳滑移判据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 万元,主持;
  • 温度冲击扰动下深部岩体结构面蠕变特性及宏细观时滞滑移机理,中央科研经费-自主科研计划,10万元,主持;
  • 扰动荷载影响下深部岩体结构面时滞性变形失稳滑移机理,中国博士后基金,8万元,主持;
  • 隆昌路越江隧道穿越区域油罐结构安全性分析及变形控制标准研究,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35万元,主持; 
  • 其它单位委托项目2000万元
发表论文

在Defence Technology、Engineering structure、爆炸与冲击、Rock Mech Rock E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爆炸冲击、防护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

 

出版专著和教材

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的时间效应,出版日期:2020.10,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20.

Dynamic Behavior of Geo-structures Supported on Soft Ground[M]. 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21.

吹填珊瑚礁砂地基加固方法王建平, 顾琳琳, 王振,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23.

科研创新

申请公开专利50余项,目前已授权21余项

 

教学活动

本科课程:《现代战争中的防护工程》,32学时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硕士8名,博士4名,,目前共指导本科科研训练20余名,本科毕业设计7项

我的团队

      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团队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安全防护方面在未来5~10年内急需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强动载冲击爆炸防护技术研究为核心,融合风险识别、电磁防护、伪装、超近程主动拦截等方面的新材料、新结构、新装备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以打造新一代综合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抢占工程安全防护领域前沿新兴技术制高点为初期发展目标。团队形成可推动国内传统土木工程安全防护由单一的结构硬抗防护向软、硬结合转变,由被动防护向智能化、主动化转变,加速行业产业整体转型。同时对推动现有土木工程学科基础向信息、材料、人工智能等科学领域深度延伸,形成交叉度高、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新型学科专业,助力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