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译语汇的流通和语义赋值研究,《外语研究》,2025年第2期(独著);
2.Terminology: Ancient Chinese Way. Terminology, 2025(2), https://doi.org/10.1075/term.24022.liu (独著)
3.中国科技典籍外译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02-07(独著);
4.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语言教育》,2024年第1期(独著);
5.当代翻译学发展的破局之径,《译苑新谭》,2024年第1期(独著);
6.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概念溯源及方式,《中国科技翻译》,2023年第4期(独著);
7.中国传统译论的“象思维”约制—范式与话语,《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第一作者);
8.交际术语学视域下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语境化翻译策略,《上海翻译》,2021年第5期(第一作者);
9.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的诠释学理据分析,《外语学刊》,2020年第4期(独著);
10.中国古代科技文献英译中的“象思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独著);
11.揭橥差异、多元共生—论安乐哲之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诠释与翻译策略,《外语研究》,2019年第5期(第一作者);
12.当代语境下翻译学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外语研究》,2018年第4期(独著);
13.中国古典科技翻译研究框架构建,《上海翻译》, 2016年第4期(第一作者);
14.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嬗变、问题及对策,《外语研究》,2016年第2期(第一作者);
15.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第一作者);
16.叶维廉“以物观物”诗论及其古典汉诗英译,《外语研究》,2013年第5期(第一作者);
17.译介中国科技典籍,传播传统科技文化(一),《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5期(独著);
18.再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理论框架构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19.走进绚丽多彩的翻译世界—王宏教授访谈录,《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第5期(第一作者);
20.译介中国科技典籍,传播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二),《东北亚外语论坛》,2020年第3期(独著);
21.《茶经》整体翻译策略研究—以姜欣、姜怡英译《茶经》为例,《外文研究》,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2.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现状与前瞻,《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独著);
23.译介中国农谚精华,传播中国农业文明,《翻译论坛》,2019年第1期(独著);
24.车尾语的心理语用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第5期(独著);
25.中国典籍英译批评范式研究综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独著);
26.中国科技典籍外译与研究述介,《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独著);
27.翻译过程的最佳关联模式—以国外商品名称的汉译为例,《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一作 者);
28.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独著);
29.关联理论与汉诗英译中人称代词的翻译,《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一作者);
30.论诗歌的翻译标准“传神达意”— 以汪榕培译《枫桥夜泊》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独著);
31.《译学刍论》述介,《翻译论坛》,2018年第1期(独著);
32.电影片名翻译—以商业利润为目的的改写—以《王者之心》的电影片名翻译为例,《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独著);
33.车尾语的认知语用探索—兼谈基于图样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推理模式,《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独著);
34.车尾语的语用属性研究,《语文学刊》,2011年第12期(独著);
35.语用等效翻译及其内涵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独著);
36.异化翻译凸显文化差异,《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
37.典籍英译的意义,《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独著);
38.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第二作者);
39.国内近十年《茶经》英译研究(2008-201),《外文研究》, 2018年第2期(第二作者);
40.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的传播学路径,《当代外语研究》, 2018年第3期(第二作者);
41.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例,《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