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12月~至今,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人工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所副所长,高效人工环境保障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
(2)2020年7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3)2017年7月~2017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
(4)2013年12月~2015年9月,挪威科技大学(NTNU)能源系,项目研究员
(5)2011年8月~2013年11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6)2007年3月~2011年6月,湖南大学,助理研究员
(7)1999年9月~2001年8月,湖北省荆门市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总监助理、助理工程师
(1)1995.9-1999.6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本科,工学学士,期间辅修“交际英语”专业(外国语学院)
(2)2001.9-2009.3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博士
(1)2017年度、2018年度南京理工大学“节能减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南京理工大学节能减排委员会颁发;
(1)2014年,获专业顶级国际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SCI&EI, 2014影响因子3.341)年度最佳青年论文奖(该年度唯一获此殊荣青年学者);
(2)2012年,入选首届“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中美政府间合作交流项目,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
(3)2009年,入选中国青年代表团(中日政府间合作交流项目,共青团中央组织)赴日工作交流;
(4)2009年度湖南大学党员示范岗;
(5)2008年,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2008年度先进个人”;
(6)2008年,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7)2006年,获“全国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国务院学位办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
(1)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首批特聘专家
(2)江苏省教育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
(2)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理事)
(3)国际室内空气品质与气候学会(ISIAQ)会员
(4)江苏省制冷学会八届理事会空调热泵专委会委员
(5)“Healthy Buildings 2019 Asia”(专业权威国际会议)国际会议组织委员
(6)“The 16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door Air Quality & Climate”(专业顶尖国际会议,校定A类国际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7)《Building Simulation》(SCI, IF= 3.751)国际期刊青年编委
(8)《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国际期刊(SCI, IF= 7.587)客座编辑
(9)《Applied Energy》、《Building and Environment》、《Indoor Air》、《Energy and Buildings》、《Building Simulation》、《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Energy Efficiency》、《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1)2017-2018学年度,以绿色校园主题教育为特色载体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负责人
(2)2017年-至今,《绿色人居环境与节能技术创新实践概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识课,48学时,3学分),校级课程建设专项,负责人
(3)2016-至今,主讲《人工环境与建筑节能技术实践》研究生专业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32学时,2学分
(4)2020年-至今,主讲《人工环境学》本科生专业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32学时,2.5学分
(5)2016年-2017年,主讲《建筑节能技术》本科生专业课,2013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32学时,2学分
(6)2018年-2019年,主讲《暖通空调1》本科生专业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48学时,3学分
2016/9-至今,共指导研究生16名,含已毕业研究生5名,在读研究生11名(合作指导5名)。
已毕业学生名单:
[1] 张志伟.夏热冬冷地区城镇住宅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预测方法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6(现就职于济南市某甲级设计研究院)
[2] 谈雪.高校建筑室内环境特征及预测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6 (现为东南大学博士生)
[3] 贾亚宾.校园既有建筑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征及热湿影响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6(现就职于南京市某大型房地产公司)
[4] 韦志伊.长三角地区城市住宅室内PM0.1污染现状及源特征解析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6(现就职于南京市某甲级设计研究院)
[5] 郑旭.高校建筑人员密集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源特征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6(现就职于某甲级设计研究院)
学生荣誉:
[1] 2021/7,符楠,地铁建筑室外排风影响的优化研究,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 2021/6,贾亚宾,校园既有建筑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征及热湿影响研究,校级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
[3] 2017/6. “绿色校园的人行为影响与改善策略研究”,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4] 2018/7,生生不熄——生物质颗粒燃烧技术惠农模式引领者, 2019年江苏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5] 2016/3-2017/9.“人居行为对建筑室内超细颗粒物(PM0.1)作用机理的调查与实验研究”,本科生科研训练国家级项目立项
[6] 2016/6-2017/9. “绿色校园的人行为特征影响研究”,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
[7] 2016/7-2017/8. “绿色校园智能化能源信息系统”,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立项
本研究团队现有校内在编教师4名,校外成员3名,主要关注高效人工空间环境营造理论与保障技术、低碳园区与区域能源与生态环境规划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致力于在医工结合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现预留智慧低碳城市、社区与健康建筑技术;特殊人工空间环境保障技术(暖通、环境、计算机、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方向优先考虑)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博士后等若干名岗位对外招募,并欢迎暖通、计算机、自动化、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优秀青年学子报考研究生!联系方式:guanjun@nj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