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至今,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纳米研究所 格莱特非晶与纳米晶研究组;
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员;
2014年3月-2014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
2009年8月-201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博士;
2007年9月-2009年6月,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硕士;
MRS,TMS和香港物理协会会员;江苏物理协会会员;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委员,中国散裂中子源科技委、用户委员会委员;Nature子刊, Acta Materialia, Scripta Materialia, Materials & Desig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Scientific Report,Intermetallics等杂志审稿人;《金属学报》杂志首届青年编委;《Rare Metals》、《稀有金属》杂志编委。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编(3/3)
材料X射线分析技术 科学出版社 主编(3/4)
新材料概论 科学出版社 参编
卓越之路 -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编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主审
近5年来与团队成员共同承担“材料力学行为”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承担相关教学工作量达460余课时,累计指导本科毕业生19人,科研训练项目24项,工程训练110人次,发表与课程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相关教学教改论文4篇,主持学校本科重点“纳米材料与技术全英文专业与课程建设”和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纳米材料与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生重点“基于国际化“大师+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融合的研究生培养路径与模式”等教改项目6项,主编、参编规划教材6部(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X射线分析技术》、参编《新材料概论》等)。获2024年江苏省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金奖指导教师(1/3),2021年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全国仅十人)、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获2022年南京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3-4名,指导本科毕设2-3名,本科科研训练1-2组。
团队现有教授三名,副教授两名,讲师一名,博士后若干,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一名,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两名,江苏省特聘教授两名,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一名,江苏省杰青一名,江苏省优青一名,江苏省青托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