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07 至 今,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副教授
(2) 2017-01 至 2021-06,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讲师
(1) 2012-09 至 2016-12, 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 空间飞行器弹道、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博士
(2) 2009-09 至 2012-07, 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 空间飞行器弹道、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硕士
(3) 2005-09 至 2009-07, 南京理工大学,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学士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宇航学会会员
《宇航学报》青年编委
《Space:Science&Technology》青年编委
(1) 国防科技创新基金,XXXX智能光电探测与XXXX技术,2023-11至 2025-11,15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防科工局,国防科工局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项目,高动态复杂空间环境多航天器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2023-09至2024-09,20万元,在研,主持
(3) 国防科技创新基金,22-TQ08-02-ZT-01-011,基于增材制造的三维XX一体化技术,2022-10至2023-12,300万元,在研,参与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1905272, 微小引力环 境下小天体表面探测器着陆动力学方法研究, 2020-01-01 至 2022-12-31, 25万元,
(1)陈丹鹤;何敬源;刘幸川;廖文和 ;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运动轨迹优化方法综述,宇航学报,2024, 45(3):325-340.
(2)Danhe Chen; A.A.Baranoy;N,v, Chernov : Analysis of Fuel Consumption to Maintain theFormation of Four Satellites in a Circular Configuration, Cosmic Research, 2022, 60(3): 231-238.
(3)Chen, Danhe; Xu, Lingfeng; Wang, Chuangge ; An Advanced Control Method for AircraftCarrier Landing of UAV Based on CAPF-NMPC, Aerospace,2024, 11(8): 1-20.
(4) 徐根; 刘幸川; 陈丹鹤; 廖文和 ; 一种立方星编队重构多脉冲机动规划方法, 宇航学报, 2022, 43(11): 1533-1543.
(5) 刘幸川; 陈丹鹤; 徐根; 廖文和 ; 卫星编队脉冲机动维持控制与策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2.
(6) Danhe Chen; A.A. Baranov; N. V. Chernov ; Analysis of Fuel Consumption to Maintain the Formation of Four Satellites in a Circular Configuration, Cosmic Research, 2022, 60(3): 231-238(期刊论文)
(7) 何勇; 陈丹鹤; 陈雄 ; 飞行器制导、导航与建模复合系统中的信息处理算法,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学术专著)
(8)Wang, Chuangge; Chen, Danhe; Liao, Wenhe ; Research on maneuver strategy in satelliteobservation and counter-observation game,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24, 74(7): 3170-3185.
(9)Lingfeng Xu; Danhe Chen; Chuangge Wang; Wenhe Liao ; Research on Space Operation Controlof Air Float Satellite Simulator Based on Constraints Aware Particle Filtering-Nonlinear ModelPredictive Control,Electronics,2024,13(17):3571-3587.
(1) 陈丹鹤,何勇,杨国来. 无人机制导系统,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2) 何勇; 陈丹鹤; 陈雄 ; 飞行器制导、导航与建模复合系统中的信息处理算法,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1) 陈丹鹤; 赵玲; 张翔; 陆正亮; 李洲; 胡远东; 侯黎明; 李灿; 范书珲; 陈国星; 刘磊 ; 可实现标准立方星功能的地面教育卫星套件及其演示方法, 2021-4-1, 中国, CN201910934656.3 (专利)
(2) 陈丹鹤; 范书珲; 张翔; 适用于立方星的分离自上电装置及上电方法, 2019-9-29, 中国, CN201910936070.0 (专利)
(3) 陈丹鹤; 张翔; 刘磊; 范书珲; 赵玲 ; 可实现立方星功能的地面教育卫星, 2020-6-19, 中国, CN201921642243.X (专利)
(4) 陈丹鹤; 王创歌; 徐根; 张翔; 用于微纳卫星交会对接的地面仿真试验系统及方法, 2023-01-20, 中国, CN 111290291 B (专利)
(5) 陈丹鹤; 李创意; 徐根; 一种适用于立方星探测器的着陆缓冲锚固装置, 2022-05-13, 中国, CN 202210232309.8 (专利)
(6) 陈丹鹤; 付加家; 刘幸川; 廖文和; 王创歌; 魏晓碟; 三自由度气浮台获取自身姿态与定位的测量方法, 2022-04-06, 中国, CN2022103
本科生课程《飞行力学基础》;研究生课程《航天器弹道与轨道动力学基础》;国际课程《空间飞行力学数值计算与优化》
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0余名,硕士研究生10名,辅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
所在团队为微纳卫星研究中心,廖文和副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团队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9人,博士、硕士30余人。长期从事微纳卫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科研实力雄厚,具备独立研制立方体纳卫星的能力。并与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所、俄罗斯鲍曼大学等全球多个航天知名机构开展了微纳卫星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中心微纳卫星的研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地位。2015年以来,团队先后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NJUST-1”和“NJUST-2”立方体卫星以及具备海事侦查功能的“凯盾一号”和“八一·少年行”教育卫星,经过5年的努力,中心的2U立方星研制水平已经成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研究中心以卫星技术研制为主体,在国家重大工程型号项目和任务的牵引下,先后突破了立方体卫星平台技术、微小卫星平台技术、微纳卫星轨道机动控制技术、平台可靠性技术以及固体火箭推力器设计等关键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研制经验,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航天专业技术人才,为南京理工大学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