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8-至今,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 2018.8-2019.9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1.2002/9–2007/11, 南京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
2.1998/9–2002/7, 南京理工大学, 学士。
1、部级科技奖4项;
2、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兵工学会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全国优秀硕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1项(2017年);
3、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3项,其中一等奖1项(2018年),团队奖1项(2018年),三等奖1项(2017年);
4、兵工高校精品教材、南京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2019年;
5、南京理工大学2017-2018年度“优秀教师”;
6、2017年度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7、南京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2012年和2013年;
8、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2009年);
9、获得科技工作先进项目组成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年度先进个人等奖励;
10、2015年入选机械工程学院拔尖人才助推计划;
11、2021年度南京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12、江苏高校特色党支部(2021),支委;
13、2021年度机械研招宣传先进个人。
1、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2、《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首届青年编委委员;
3、《海军航空大学学报》优秀青年编委;
4、《兵工学报》、《振动与冲击》、《弹道学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Scientia Iranica》等期刊审稿专家。
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教改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9篇,国内及国际会议4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8篇,ISTP收录6篇。主要论文:
1、Jianli Ge(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Xinyu Xie;Quanzhao Sun;Guolai Yang; Desig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double-layer permanent-magnet buffer under intensive impact load,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21,21(506):116158. https://doi.org/10.1016/j.jsv.2021.116158
2、葛建立;谢新宇;刘国志;杨国来;复合材料座钣动态响应分析及结构优化,弹道学报,2020,.32(04):83-90.
3、Jianli Ge(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Bin Guo; Guolai Yang; Quanzhao Sun; Jia Lu; Blending isogeometric and Lagrangian elements in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2016, 112: 50-63. (SCI:000369503600005, EI:20160301830187)
4、过斌; 葛建立(通讯作者); 杨国来; 吕加; 三维实体结构NURBS等几何分析, 工程力学, 2015, 32(09): 42-48. (EI:20154401475238)
5、Zhen Li; Jianli Ge(通讯作者); Guolai Yang; Jun Tang; Modeling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n engraving process of rotating band into rifled barrel using three different numerical methods,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6, 18(2): 768-780. (SCI收录)
6、曹杰; 葛建立(通讯作者); 王浩; 杨国来;蜂窝铝冲击波形数值计算及分析, 弹道学报, 2017,29(04):58-63.
7、王雪嫣; 葛建立(通讯作者); 杨国来; 王振; 王锋锋; 迫击炮座钣轻量化设计,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8, 39(04): 54-59.
8、 Quanzhao Sun; Guolai Yang; Jianli G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engraving process of projectile rotating band under different charge case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7, 23(6): 1044-1054. (SCI收录)
9、Jia Lu; Guolai Yang; Jianli Ge; Blending NURBS and Lagrangian representations in isogeometric analysi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13, 257: 117-125.(SCI收录)
10、孙全兆; 杨国来; 葛建立; 魏甫全; 教育现代化, 基于“动力松弛”思想的本科生科研训练教学培养模式探索, 教育现代化, 2019, (48): 9-12.
1、现承担本科生课程:《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火炮动力学及仿真》《装甲车辆动力学及仿真》《机械产品虚拟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
2、编写教材《火炮发射动力学概论》《火炮虚拟样机技术》《火炮时变力学》《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3、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Moder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4、多次在校内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奖。
已培养研究生23人,现有硕士生12人,博士生1人,留学生2人;已指导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4项,省级本科生科研训练1项,校级重点及普通多项,部分学生成果:
1、过斌:2016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首届全国兵器科学与技术行业优硕提名奖;
2、李振:2016年度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3、江智伟:2016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2017年度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
4、谢新宇:2017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个人和团队),2021届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5、王嗣沅,曹誉,赵一洁:2022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教师:葛建立,孙全兆);
6、郭成源:大挑校三等奖,2021年;
7、魏梦巍:2018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
8、胡文彬,李明轩,郭泺: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22年;
9、付勃川,孙阳,于保朝:校级重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20年;
10、易振汇,李子璇,马超:校级重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9年;
11、白杨,高枫,李嘉辉:校级重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8年;
12、王子涵,李萱,于小川: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7年;
13、宗泽远,陈展召,马晓梅:校级重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6年;
14、吴海斌,秦准,赵明升: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5年;
15、杜金永,范家辉,高轩: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4年;
16、华儒,陈宇,徐杰:省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3年。
团队共有8名老师,其中,教授2人(博导),青年教授1人(博导),副教授3人(硕导),博士后2人;在校博士生23人,硕士生26人。大家和谐共处,一起研究科学技术问题。